基层干部苦“排名”久矣,何时能摆脱“内卷”的魔爪?
在这个“内卷”横行的时代,基层干部仿佛身处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,被无处不在的排名制度牢牢捆绑,无法自拔。这种“卷”文化不仅让人疲于奔命,更让基层工作失去了原有的意义。
排名,这个看似能激发人们积极性的玩意儿,实则是一剂毒药,让基层干部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。从社区宣传的投稿数量,到招商引资的项目金额,再到政务新媒体的阅读量和点赞数,一切似乎都要靠排名来证明其价值。基层干部们在这场看似永无止境的竞赛中,如同被上了发条的玩偶,不得不时刻紧绷神经,生怕被排名所淘汰。
然而,我们不得不问:这种排名制度真的有必要吗?它真的能推动工作的进步吗?恐怕答案是否定的。排名制度不仅加剧了基层干部之间的自我竞争,更让他们忽视了工作的初心——为人民服务。
在排名的压力下,基层干部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争取得分上,而非真正去解决群众的问题。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,不仅让基层干部身心俱疲,更可能让群众感到失望和不满。
我们看看教育领域,如今的小学已经不再实行考试排名,这是为了让教育回归本质,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同样地,我们也应该让基层工作回归其本质——服务群众。而不是让基层干部在排名的泥潭中苦苦挣扎。
排名制度带来的不仅仅是基层干部的压力和疲惫,更是对基层工作价值的扭曲。难道没有排名,基层工作就无法开展了吗?难道只有通过排名,才能证明基层干部的价值和能力吗?这显然是一种荒谬的想法。
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排名制度,寻求更加合理、人性化的考核方式。让基层干部从“内卷”的漩涡中跳出来,真正地为群众服务。只有这样,基层工作才能回归其本质,基层干部才能找回工作的初心和激情。
总之,排名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,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。我们应该坚决摒弃这种不合理的制度,让基层工作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质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基层工作的价值和意义,让基层干部重拾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。
--- End ---
位卑未敢忘忧国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