湛江多维推进“三个习惯”养成教育
湛江多维推进
“三个习惯”养成教育
在3月27日召开的湛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,开展中小学生“三个习惯”养成教育入选湛江市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。项目以培养“乐学善学、探索创新的学习习惯”“崇德尚美、勤劳笃行的生活习惯”“爱护身体、坚持锻炼的运动习惯”为目标,着力构建“政府主导、学校主抓、部门协作、家社协同”的育人格局。
“三个习惯”强调人的可持续发展,其中,学习习惯是终身成长的根基,生活习惯是生命质量的基石,运动习惯是人格健全的载体。湛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湛江正在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,高标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,亟需创新型、复合型人才。湛江市教育系统立足新时代育人使命,以培养“爱党爱国、自立自强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”的时代新人为目标,将“三个习惯”养成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。
具体而言,计划通过“学习之星”“生活能手”“运动小将”系列活动,实施课程教学改革;拓展校内校外劳动教育资源,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;开展美育浸润行动,建设一批美育特色学校、艺术工作坊;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,家校共育,帮助学生掌握1—2项生活技能、1—2项运动技能,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这一举措既是对国家“五育”并举教育战略的积极响应,也是基于湛江教育实际需求的顶层设计。
2月28日,湛江市教育局印发了《关于推进湛江市中小学生“三个习惯”(学习习惯、生活习惯、运动习惯)养成教育的通知》,明确了工作目标、工作举措和工作要求,并制定了重点任务清单,明确责任部门,压实各部门工作责任。3月17日召开全市“三个习惯”养成教育工作研讨会,并作专题辅导。3月26日组织召开部署会,对工作作再动员再部署。印发了《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》,并开展运动习惯养成教育培训。
湛江市教育局高度重视,由班子成员牵头,组织市教育系统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省“双百行动”驻湛江各地服务队、广州—湛江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支教名师团代表,以及各县(市、区)教育局和各校相关负责人等组成多个小组,深入全市多所中小学校开展“‘三个习惯’大家谈”座谈调研。
春季学期伊始的第一堂思政课,全市各中小学党组织书记、校长围绕“三个习惯”养成教育作重点讲述,各县(市、区)、学校积极推进,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讲座、主题班会、实践体验等。全市中小学3—4月开展“乐学善学,点亮未来”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活动,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提高自主学习能力。3月在中小学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,并将该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抓手。
赤坎区积极响应,聚焦“筑基塑形铸魂”,形成了“全域推进、全程渗透、全员参与”育人新格局。一是高位统筹,规划习惯养成“路线图”,建立“教育局专班+集团校联盟+家校社智库”协同机制,制定实施方案,同步推进督导评估体系动态优化,形成“以督促改、以评促建”的良好态势。二是课程赋能,打造习惯养成“营养餐”,各中小学深入挖掘课程资源,把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和校本课程。三是多元并进,搭建习惯养成“大舞台”,举办相关主题演讲比赛,开展经验分享会、班主任研修活动等。全区各中小学构建了“晨间+课间+课后”三段式运动养成长效机制,多校设立“课前三分钟”的行为规范时间,安排每日课后劳动与家务清单等,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度。四是协同共育,凝聚习惯养成“向心力”,借助家长会、家访等,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,关注孩子习惯养成,营造良好家庭氛围。
麻章区深耕地域特色,构建“全域推进、一校一品”的养成教育新格局。例如,将湖光岩的历史传说、独特地质风貌以及红树林的生态文化等融入语文、历史、地理等课程教学;在体育课堂上引入全红婵等奥运冠军的成长故事,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的运动态度。
麻章第四小学以家校合作的方式,开展关爱长辈主题教育、垃圾分类知识宣讲进社区志愿服务等。麻章区第一中学以“躬耕沃土,锤炼品格”为主题,充分利用学校自有劳动教育基地,开展植树、种菜、劳动技能比拼等活动。麻章中学春季以足球、篮球班际联赛为抓手营造竞技氛围,冬季通过全员性田径运动会深化运动实践,积极培养学生运动习惯。
广东实验中学湛江学校系统构建“五育融合”培养体系,并分类施策。运动习惯方面,打造初中部“基础+选修”运动课程,开设高中部特色体育课程,并通过“大课间+跑操”“三大球联赛”“运动打卡”等活动,保障充足运动时间,培养运动技能。生活习惯方面,分别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种植计划,组织职业体验周。学习习惯培养方面,初中部推行“问题导学法”,高中部构建“南山创新课程”。此外,组织“湾区科技”研学,引导撰写“时政新闻心得”,提供多元化学习体验。
看、听、记、问、答的“倾听五步法”,是廉江市长山镇石山小学近期推行的课堂常规,他们以“课堂小主人”活动为抓手,系统规范课前准备流程,用“五步法”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,同时,建立错题反思机制与班级图书角,推行每日阅读30分钟打卡活动,有效拓展学生知识视野,培养学习习惯。湛江市第二中学则把育人空间扩大至校外,组织三至八年级学生赴高桥红树林保护区开展“探秘潮间带”研学,及到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参加科学讲座,实现了“知—情—意—行”的育人闭环,培养学生生活习惯。湛江市第七小学构建了“操场主阵地+走廊微空间+教室小天地”的三位一体运动场域,制作了《课间15分钟微运动指南》,推出走迷宫、跳房子、知识大闯关等多样化地面游戏,推行班级特色微运动,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。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以“本土文化传承”与“自然生态探究”为核心,开发了《雷州蒲织匠心学》《探秘红树林,情系家乡美》《湛江美食文化》等系列校本课程,将非遗技艺与STEAM教育融合,实现劳动教育与跨学科能力培养的深度耦合。
*有什么想说的,快来给小媒君留言*
编辑:韦英哲
来源:《广东教育》(综合)2025年第6期
转载时请标明转自广东教育传媒,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投稿/合作








